总冠军第一战,相对于公鹿攻守两端的仓促慌乱,太阳全场贯彻战术执行的高纪律性,令人印象深刻,最终轻骑过关。刚好能以赛前文「公鹿太阳终极争霸战攻防对位大解析」,回头为双方首战的准备做个检视。
首先要谈艾顿(Deandre Ayton)的解放。前文中提及「如何让他保持存在感,会是太阳进攻端核心课题」,而此役太阳确实作足了功课,方让这位状元中锋打出1955年后总冠军赛第四位20+分15 +篮板80%命中率的傲人成绩,这还是他生涯首次季后赛呢!
关键就在于,太阳充分做好公鹿直接换防时的沙盘演练,坚持贯彻地打挡拆,并频繁创造内外双错位的机会。
笔者之前也提过,必要时两队大中锋都会直接换防,因为经验告诉我们,沉退对于能投中距离的对手往往死的更惨,如同上一轮曾被杨恩(Trae Young)、威廉斯痛打(Lou Williams),借镜快艇与自己,公鹿采此策略并不意外。
问题是公鹿只打一半,塔克(PJ Tucker)相较快艇的莫里斯(Marcus Morris),更没有做好艾顿下沉时的卡位准备,某程度也是他虽已相当强硬,身高与体型还是太悬殊;此役公鹿又不够主动且积极的轮转协防,因此多次只见塔克在篮下孤零零地被「霸凌」。
其实早先赛事,公鹿已多次证明必要时他们也能做到更高强度轮转,此战却感觉被动且毫无准备,纵使艾顿比卡佩拉(Clint Capela)更庞大,明明打过老鹰的他们,实在不该像是对这招始料未及的窘态。
当然,事前战术演练外,主要仍有赖执行者的表现。保罗(Chris Paul)与布克(Devin Booker)分别名列季后赛中距离得分第3与第4,本来就以中距离进攻闻名,尤其两人近年来也是Isolation榜上名列前茅的好手,正因为双卫的这份威胁,方逼迫公鹿使用直接换防。
不过充足的休息天数,看来确实让太阳后场三卫伤势都获得了调养,包括佩恩(Cameron Payne)的速度也回来了,让凤凰城几乎可以随时摆上双持球点。保罗成为总冠军赛史上第三位36+岁数拿下30+得分的老将,进攻延续西冠关门战的火烫。
而布克帐面上虽然命中率看起来平平(尤其是三分),但有看比赛的朋友应该都感受到,他在进攻端的存在感,确实比起被贝佛利(Patrick Beverley)纠缠时好太多,主因公鹿放他太多下球后运球空间,让他比起对快艇时,在切传投选择上更有余裕,以上半场而言,球队更像是由他而非保罗主控,布克也确实频繁利用掩护创造三胁。
尽管外线平平,布克全场切入多达21次7投5中,并创造8次罚球拿下18分,亦传出6次助攻。更麻烦的是,保罗此战还把射程拉到三分线外,双卫并能互换传球与「Catch & Shoot」者位置,将整体空间拉扯的更宽广,加上掩护找错位大方向,无怪乎艾顿在内线得以解放。
保罗方面,全场最大亮点,大概是看他如何戏耍公鹿两位长人洛培兹(Brook Lopez)与波提斯(Bobby Portis)。但被挡拆与点名打爆,真的只是他们个人的问题吗?
其实端看洛培兹上场或下场,保罗的进攻表现并没有太大差异,简单说以保罗昨天的手感,不找洛培兹打,透过太阳从艾顿与侧翼组,反覆且耐心的多重掩护布置,也还有波提斯,以及后场相对易与的富比士(Bryn Forbes)和康纳顿(Pat Connaughton),终究能让保罗,甚至是布克,找到一个见猎心喜的点名对象。
公鹿此时或许会无比想念伤缺的迪文森佐,但第二战还是要面对根本问题:如何提高太阳透过掩护,帮后场双卫轻松找到错位对象与空档的难度;若果直接换防只是送头去让双卫打点,挡拆的防守要如何调整,才能尽量力保自己的防守菁英正确对位?一如与哈勒戴(Jrue Holiday)对位期间,布克是6投0中。
又或者若认为更换策略亦无解,不妨就贯彻换防策略。因为即使是洛培兹与波提斯,在关于保罗的防守上,常常已对到人也还是被进球,或许坚持信任也是一条路,毕竟以首战来看,当保罗手感宛如进入Zone,神奇进球换谁来好像也差不多,遑论眼前还有一堆点能打。
在没有明显防守失位前提下,既然终究要取舍,让保罗继续烧进攻体能,赌其手感能维系多久,反过来专注于篮板巩固,以及更重要的是想办法在进攻端讨回分数,不啻是另一种选择。
首战后半段布丹霍泽最后弃用洛培兹与波提斯,想拼小阵防守跟三分,看来也没有特别奏效,反让自己短少的轮替更为单薄,而且落入与太阳比拼其强项,如果就此决定后面赛事全面跟太阳拼小球,那才是自寻「阴尸鹿」。
当然,也要帮公鹿下滑防守说点话,很大的原因是,头号主将安戴托昆波(Giannis Antetokounmpo),昨天虽仍展现了怪物般的体格出赛上场,还是有时间上的保护,可他一直是有如爵士中锋戈贝尔(Rudy Gobert)般,撑起公鹿整个防守体系的枢纽,尤其是保护其他两位长人。
首战他较正常情况下足足少了5分钟以上的时间,洛培兹、波提斯与「希腊怪物」同场与否,足以让防守效率彻底雪崩,前者防守效率从110.3暴增至147.6,防守效率从90.9狂飙至157.9,可见「字母哥」的影响力。
且那怕后方支援就下滑那么一点,就足以让换防长人因为对内线的分心,进而在第一线防守时裹足不前,但这对老江湖的保罗来说,都是甜美的破绽。
尤有什者,布丹霍泽让两人单独上场时,多次可见他们被第一线突破后,大后方无人协防窘境,遑论有人能在禁区与艾顿对抗;这种放单塔被拉出来,结果后防瞬间崩溃的调度,在首战造成重创,后面赛事切记少用,特别是艾顿上场时。
另一方面,我们来看为何双方打对方大中锋错位的效果,会差那么多。最大关键,就是前文所述,决定双方进攻天花板的各两位持球主力,本场比赛的差距,尤其是全场仅14投4中的哈勒戴。
之前就有说,身为主控的哈勒戴,近期尤其在三分外线方面严重骰子化,本战也是4投0中,他是阵中本该最多机会打错位的人,但在惩罚对手方面,表现与太阳双卫天壤之别,才造就了双方截然不同的结果。
比较双方两位主要持球者的急停跳投:保罗14投中8,拿了18分,外加超优质命中率57.1%(三分球4投2中),布克13投5中得到10分,命中率38.5%(三分4投0中);公鹿方面,米道顿16投7中拿到18分,命中率43.8%(但三分球9投4中),尚能一拼,然而哈勒戴6投1中只拿2分,命中率仅16.7%(三分球2投0中),完全成为拖累。
我们再把双方两大持球者的传球品质也列入观察:保罗与布克分别有9次与6次助攻,助攻创造得分各为21分与16分,潜在助攻更各自多达21次与16次;反观公鹿,哈勒戴与米道顿分别为9助攻与4助攻,助攻创造得分别为23分与11分,潜在助攻与太阳双卫相差更大,各为12次与9次。
这代表着公鹿两位主要持球者为队友创造得分机会本就较对手双卫少,且主控哈勒戴欠缺进攻威胁(低命中率),米道顿却更偏向单打得分手。
从双方团队传球次数差别:太阳260次对上公鹿229次,亦可一窥太阳在首战是支更擅团队的球队,助攻公鹿虽以21次看似领先太阳18次,双方潜在助攻却以38次比53次大败。
且公鹿不仅更流于单打,进一步参考其他数据,首战还缺乏耐性,多所选择难度较高出手。
防守者在2呎内,太阳仅3次出手,公鹿则多达12次;2至4呎内有防守者的出手次数,则分别为太阳22次与公鹿31次。考量公鹿更多禁区进攻,或许会觉得这差距还算合理,但要知道保罗所有出手只有2球是在防守者4呎内出手,布克稍多,米道顿(Khris Middleton)与哈勒戴却都有超过5成比例,双方持球主力出手时面对防守的从容度,自然也会影响得分效率。
不仅两位外围持球主力,公鹿引以为傲的天龙阵,首战禁区得分还略输太阳2分,数据上看不到的部分,太阳紧缩禁区防守是一回事,更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公鹿身型扭曲,根本不是好机会的强行出手,这也是笔者所说太阳纪律性高出一筹的另个面向:防守贯彻掩护与找错位,进攻则尽可能等待空档。
公鹿空有禁区优势,此战却往往打的像莽夫,还不时失误被断球反击。要知道这场比赛密尔瓦基三分命中率虽然是下半场才回神(22投11),全场命中率44.4%绝高水准,强攻禁区确实让太阳也得付出代价,并能与对手鬼神中距离抗衡。
可是禁区有更多攻势,打法也更凶悍的公鹿,不仅禁区得分输人,全场亦只创造16次罚球,远逊太阳26次,还因为多数在罚球不佳的安戴托昆波身上,团队仅罚进9分,布克个人就罚进10分,两队罚球就差了16分。除却有不少是太阳打反击公鹿被迫犯规,也凸显密尔瓦基打禁区不够聪明、硬投低效的现实一面。
看完前面分析整理,相信读者大概也会跟笔者心有戚戚焉,第一战公鹿实在没做好准备,场上的应变也糟。是的,确实安戴托昆波带伤有差,但首战最大问题,笔者认为还是在主帅布丹霍泽(Mike Budenholzer)身上。
对手会打很多挡拆、积极创造错位,会把长人拉出去,反过来让艾顿往内走,这些都该是基本Sense,且明明东冠时也不是没遭遇过类似场景,他却搞的好像公鹿没打过老鹰的记忆一般?
尤其防守端,并非全无应变,但当两位长人被爆打后,他却改采早被验证会被中距离能手打更惨的长人沉退,结果当然是继续被爆打;到第四节甚至改用沉退+后场夹击,只是执行面却仿佛不曾演练过一般,不是交代不清,就是弱边只想着协防却放空原本该防守者,比起换防被点名,场上防守更加混乱。
加上前述的长人被爆打后,居然就直接在轮替已薄情况下弃用,感觉就是攻防两端被打慌了急就章,缺乏准备的三心二意,却其实是更糟糕的调度。
公鹿底蕴犹在,但真的要这位掌舵者再次如前几轮般,重新振作找对方向。要不要继续换防,一如对老鹰第二战,相信己方长人的外防能力,但与此同时优化第二三线的提前卡位与积极轮转?重点也许不在限制双卫,而是艾顿。
如果真被打到不敢换防,那么能否先演练好团队面对挡拆时,各自关于延阻、绕掩护、夹击以及站位的时机与配合,而不是首战般好像被打爆了才换换手气。
除此之外,太阳能一直保护艾顿少出禁区,公鹿之前也曾让安戴托昆波成为防挡拆第一线,大幅减少对方透过掩护找错位的难度,或许也是可以考虑再使用的招数。
进攻上,面对太阳缩到相当之小的防守圈,安戴托昆波的持球效率不彰,是否减少他持球单打比例,更多与两位外围主力的无球挡拆,也许才是倒打对手也有大中锋问题的最佳解。
即使带伤,安戴托昆波的速度在首战还是多次造成艾顿犯规,特别在萨里奇(Dario Saric)报销情况下,艾顿角色更吃重,制造犯规麻烦准没错。
再者,千万别因此动念打小球弃用长人,虽然萨里奇伤缺,但太阳有上一轮表现不错至今的强森(Cameron Johnson)跟佩恩,替补可用之兵本就更多,尝试让富比士、康纳顿甚至提格(Jeff Teague)有上场时间,拼后场防守跟外线不是坏事,但终归该打出自己的长人优势,扣的分数想办法进攻拿回来,该才是更正确观念。
当然,众多各有防守缺点的长人及后场,要如何混搭使用避免重伤害,就将成为布丹霍泽第二战最重要的课题。
最后,早前笔者也说过「攻守转换」在这系列战的重要性,首战太阳确实也靠着拿手的失误反击占优,想扳回一城,公鹿也切记要减少失误并做好回防呀!